400 180 6780

ENGLISH
微课

Micro Video

当前位置:首页 >> 成长 >> 微课
为什么“小善即大恶”?

来源: 北京知行合一阳明教育研究院 发布时间:2023-08-18

为什么“小善即大恶”?

原创 润泽园 北京知行合一阳明教育研究院 2023-07-26 04:46 发表于北京

很多企业家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,都有过被骗的经历。他们说,其中的确是有自己的问题,但有时候又觉得,自己出于一片好心,是被有心人利用才踩了坑。


那么,问题的根源到底是什么呢?




1


一位企业家说:我心里一直有一个结解不开,去年在生意上遭遇了几次欺骗,甚至自己辛辛苦苦得来的劳动成果,也被别人收入囊中。


但我考虑到,如果采取一些激烈的手段,或许会对自己和企业的名声造成不良影响。所以直到现在,他也没有采取任何的处置措施。


像这样被骗的经历已经不是一两次了,这位企业家也反思过,自己到底为什么会遭遇这样的困局。


在他看来,他只是有时候看到生意上的朋友身处困境,面对他们的求助,自己不忍心,每次都伸出援手。但没想到,这样的善意,竟然让他遭受了巨大损失。


每次受骗之后,他都暗自下决心:这个人不可信,我再也不相信他了,再也不能踩同样的坑。可当他再次面对其他朋友的求助时,依旧会重蹈覆辙。


这是为什么呢?


1.png


其实很多人终其一生,都没有进行过一次高质量的反求诸己。即使踩了坑,撞了南墙,痛定思痛,从自己身上找问题的时候,也很容易停留在浅的层面反省,难以深入地看清问题的本质。


正如这位企业家,如果他反躬自省地更深刻,认知更深刻,就会发现,在帮助朋友时,他虽然没有想着能从朋友那里获取多大好处,但他期盼的是一份美名。


在帮助朋友时,别人说:“你这个人很善良、很仗义,愿意为别人两肋插刀。”我们会感到很欣喜,很受用,这是人之常情。这些话听在耳朵里,就会影响一个人对于事情的判断,进而做出错误的决策。


但身为领导者,经营着偌大一家企业,做出的任何决断都关乎客户和员工的利益,决定着企业的前途命运。企业家需要想清楚做一件事能对企业产生多大的价值,然后做出冷静的思考和判断。


比如做某件事,能获得朋友的赞美,却会给企业埋下祸患。面对此情此景,如果企业家能深层次看到自己的内心,能从大局考虑,权衡利弊,自然就知道该如何取舍。



2


也会有人疑惑地问:“不帮朋友,是不是太不讲义气了?


短期来看,这样的取舍对身边的朋友而言或许有些无情。但稻盛和夫先生曾说过一句话:“小善似大恶,大善似非情”。


2.png


《了凡四训》里就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:


明朝宰相吕文懿为人宽厚亲和,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,因此深得民心。他辞官回乡后,有一天在自己家门口,遇见一位喝醉酒的老乡,对他破口大骂。


吕文懿当时并没有生气,还对身边的仆人说:“这个人喝醉了,不要与他斤斤计较。”


百姓们听说这件事之后,都称赞吕文懿宰相肚里能撑船。


没想到第二年,那个醉酒的人再次酗酒,犯了重罪。


吕文懿听闻此事后感到非常愧疚。他说:“如果当时他酒后骂人,我能稍微和他计较一下,借那个机会好好批评教育他,或许能帮他改正。他也不至于沦落到犯下重罪的地步。我一时的宽容反而害了他!”


前文的企业家也是如此。为了在朋友间留下“讲义气”的美名,他不加判断地为朋友提供帮助,每次被骗他都不去计较,事后也认为自己对待他人十分慷慨仗义,没有任何过错。但是,这样的“小善”,既纵容了他人的恶行,也造成了自己企业的损失。


经营企业就如同驾驶一艘巨大的轮船向前,经营者的一举一动,乃至一丝细致入微的念头,都会把企业导向不同的未来。


超越小善,用更长远的目光来看待问题,才能正确决策,为企业护航。


3.jpg



在线咨询
在线留言
电话沟通
扫一扫

扫一扫

服务热线
400 180 6780

回到顶部